西行漫記
原創//伏牛一叟
學習就是一種福利,這已是人們的普遍共識。
七月初,就有了外出學習的意向,考慮七月底或八月初的適當時機組織成形。我負責學校、行程等諮詢和前期學習方案的籌畫。期間,在網上查閱了一些資料,諮詢了專業從事在職培訓的業內人士,做了一些功課,形成了兩套方案,並向相關領導做了彙報,對方案做了幾次修改,多種因素,沒有定案。
七月底了,沒有人再提及學習的事。在我下意識裡,今年的外出學習要流產了。
不成想28日一上班,領導找我,問我外出學習的方案好了沒有,我說設計了兩個學習方案,也聯繫相關的人和學校。我雙手把學習方案遞過去,領導隨便翻了一下,就說:這件事說一個月了,你們商量一下,抓緊定下來,爭取在31日出發。言詞之外,不無責怪。
千錘打鑼,一錘定音。
時間定了,接下來是全力以赴的籌備。
外出學習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,吃、住、行每一件事都必須想到並作出妥善的安排,弄不好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,叫人疲于應付。況且,這次學習與以往不同,正直“約法三章”走勢上揚的時候,學習內容、授課老師、授課時間以及出行線路都必須報有關部門備案,否則,白忙活是次要的,學習期間出現點狀況也是小事,讓人頭疼的是怕在這“風口浪尖”裡觸礁擱淺,招來不必要的麻煩。
好在,過去有外出學習的經驗,緊緊張張忙碌了兩天都,總算在規定的時間內把學習、吃、住、行安排就緒,只等出發了。
—— 題記
人在囧途
籌備西行是倉促的,從時間確定到真正成行只是兩天時間,一切都在倉促間。
31日出發,直赴西安。剛上車,車內外溫差的緣故,並沒有感覺車內悶熱難耐。隨著每一個發熱體能量的集聚,車內的溫度越來越高,抱怨之聲隨之多了起來,到後來,釀成換車的討伐之聲。不得已,車在一個服務區停了下來,經多方協商,總算換了車。
車繼續行駛。
經過一番折騰,有些困頓的人們,在舒適的溫度裡,一個個垂下頭來,發出均勻而滿足的呼吸。
夜,宿于西安。
早六點起床,在路邊的小店裡胡亂填了一下肚子,便匆匆趕往車站,準備乘火車去寧夏銀川。臨近檢票的時間,車站資訊播報,說火車晚點了。這一晚不打緊,一個中午調整了三次發車時間都擱淺了,再後來,乾脆便有音信。
等待是一件難耐的事情。等待不耐煩的人們,開始怨這鬼天氣,後來是怨鐵路運營信用差,再後來怨籌備後工作不到位,沒有考慮周全。人多嘴雜,你一言我一語便嚷嚷開來。有嚷著在這裡休息一天,改簽明天火車的,有嚷著換乘大巴的,還有嚷著換乘飛機的,莫衷一是,“民主和自由”此時此刻彰顯無遺。
這下,可忙壞了“班長”,手機也打爆了。經多方證實,昨夜的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,造成幾大鐵路幹線不同程度受損,多處道路塌方,交通嚴重受阻。
流火七月,太陽烘烤大地,大地火爐一般,特別是今年,中央氣象臺連續發佈高溫橙色、紅色預報,就可見一斑。加之季雨充沛,土壤、山體水分飽和,一夜大雨,引起泥石流和道路塌方不是什麼希奇的事。回頭想想,在這個季節出行,遇到這尷尬的事情,就不能怪乎籌備倉促了。
天公不作美。既定的出行方式行不通了,只好聯繫學習的承辦單位改乘了大巴。時間是趕出來了,也沒有影響後邊日程。卻意外收穫了一路抱怨之聲,沒辦法,聽吧!
生活中,不如意十之八九,有一點啊Q精神未免就是一件壞事,用一句話聊以自慰吧:少走了彎路,難免錯過了風景。權當這些是寂寞路途的一道風景吧!
是夜,十一時到達銀川,宿于寧夏大學培訓學院。
學而時習之
對於這次學習,的確沒有太多的奢望,只想和以往外出學習一樣,走一走過場,感受一下青年人大學校園的美妙時光,堵一堵無聊人的口實,不成想卻意外收穫許多。
期間,學習的第一課是《文化與人生》,主講人寧夏大學原人文學院院長、博士生導師霍維洮先生。文化與人生,這是一個艱澀深奧的命題,受眾應是文化修為深厚、人生積澱豐富的人群,對於我們這些從事特定職業、日常工作偏狹一隅的受眾來說,說句不好聽的話,有些“對牛彈琴”之嫌。然而,霍先生以其豐富人生閱歷和深厚的文化積澱為我們上了豐富、詼諧、生動、通俗的一課。無論是剛剛離開校門走上工作崗位的“科班”生,還是即將離開工作崗位“知天命”的老同志,說的最多的一句話都是:真是收益了。
四天的時間不長,充實而緊張。
四天裡,先後聽了寧夏大學原人文學院院長、博士生導師霍維洮先生主講的《文化與人生》;薛慧東教授主講的《健康心態、快樂工作、幸福人生》;西夏歷史研究院研究員、楊滿忠教授主講的《西夏歷史及文化影響》;薛生強教授主講的《當前國際、國內經濟形勢分析》;寧夏大學人文學院院長、郎偉教授主講的《中國社會的文化危機與文化重建》;寧夏禮儀培訓學院院長張小娟女士主講的《公關禮儀與形象塑造》;寧夏大學人才中心主任主程勝利講的《員工軟實力培訓》;馬建巨集教授主講《納稅服務突發事件管理與媒體應對》等。每一堂課都是亮點頻現,聽每一堂課都是一次收穫,都有一次次意外驚喜。
學而時習之,不亦樂乎?這是孔子《論語》裡的話,中學時候背誦的古文。這句話,我們通常的理解為:學習並且經常溫習,這難道不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嗎?去年,公務員網路課程學習,聽了中央音樂學院趙世民老師的《探秘中國漢字》,對這句話又有了新的認識:學習是一個認識規律、追求真理的過程,要做到時時、處處、事事認真體會,並在實踐中獲得檢驗、應用與完善,這才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!當然,我們無法回到遠古的時代,去聆聽聖哲仙師的教誨,瞭解其真意,有的只是幾千年後的今天對聖哲仙師思想的追索。
學而時習之,不亦樂乎?在我們生活、工作、學習、人生的每一個階段,記住這句話,並為之努力,就一定能收穫驚喜。
评论